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刘寅传(..)”!
第一批产品研究所先后上马
第一个组建的研究所,是通信产品研究所(第10研究所)。该所选址在成都附近的茶店子,靠近成都电子工业基地,便于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刘寅与十局领导商定,选调他的得意门生邓国军任所长。这个所在建设当中曾得到苏联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建所工作进展顺利,取得圆满成功。该所从通信产品的研究起步,逐步扩展到航空机载雷达的研究,是为航空机载电子设备做出杰出贡献的重点研究单位。
第二个组建的是亚热带电信器材研究所(第16研究所)。这个所的建设,是应匈牙利民主共和国政府为研究热带环境对电信器材的影响,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出口需要而向中国政府提出,与我国共同合作筹建的。当匈牙利政府派遣代表团来中国进行探索性联系时,刘寅和蒋崇璟热情接待了他们。考虑到匈方建议和我国也有开展电信器材亚热带环境试验研究的必要,表示原则同意合作建所。这个代表团回国后不久,匈牙利政府就派出了正式谈判代表团,携带了部分试验器材,来中国商谈选址合作建所问题。在达成一致的协议后,所址选在广州市,在海南岛最南端三亚设立了试验站,并迅速开展了试验工作。在中匈两国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满意的试验成果。匈牙利专家在华工作数年,完成了合作协议规定的任务后,十局遵照刘寅规划的建所方向,将该所扩充为电子工业环境试验研究所,即该所不再仅局限于亚热带地区的环境试验,而是面向全国各个地域的环境试验工作。这个所就是后来的第5研究所。
第三个组建的是无线电元件研究所(第11研究所)。这个所是在718厂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经调整和扩充建立起来的。早在50年代初,电信工业局请民主德国帮助设计和建设718厂时,刘寅等就考虑到发展电子科研事业的需要,有意识地请德国设计方把中心试验室规模搞大一些,除包括718厂生产的各种元件专业测试外,还增加了机电组件及整机测试等项目。蒋崇璟就任局长以后,在他每周赴东郊察看工厂建设情况时,发现这个试验室规模很大,担负718厂的测试任务绰绰有余,就向主管无线电工业的刘寅副部长建议,将这个中心试验室独立出来,搞成一个由局直接领导的研究所。刘寅听后说,原来建这个中心试验室时就有这个考虑,看来现在条件成熟了,在与718厂领导商议取得一致后,就可以正式下文了。于是,1956年10月,十局正式下文并颁发了第11研究所的印章,规定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和基本任务是:①无线电零件设计和制造工艺的研究;②无线电零件所需原材料的鉴定、使用、加工处理以及技术条件的研究;③无线电零件生产所需仪器的研究;④受上级委托必须在北京进行的无线电工业产品的鉴定;⑤组成代表性的无线电路,以观察无线电零件或新零件样品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1957年,以刘寅副部长为首的赴苏考察团考察了苏联有关无线电元件厂及研究所后,邀请苏联无线电科学技术代表团来华考察并帮助规划研究所的建设。1958年,苏联考察团参观了11所后,认为该所的业务过宽,提出了调整建议,经部、局讨论同意,将一部分试验设备和任务调整到别的单位,需增添的部分设备和仪器,由王士光副局长赴苏谈判后,向苏联提出了订货。因此,11所是先后经民主德国和苏联两国援助而建成的。为了很好发挥该所的作用,刘寅与十局领导商定,任命早年曾留学美国学化工、回国后又在军委通信部通信研究所工作多年的张连华任所长。张到任后,遵照部、局领导的指示,迅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该所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电子工业骨干科研单位之一。
第四个组建的是电真空器件研究所(第12研究所)。1956年,当国家制订“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时,十局就拟筹建电真空器件和半导体器件两个研究所。但当时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就将这两个研究所的筹备组暂设在第11研究所内。到1957年,刘寅随聂荣臻率领的政府代表团赴苏谈判时,提出请苏联帮助我国建4个研究所,其中之一就有第12研究所。获得苏方同意后,十局就正式决定先建电真空器件研究所,将半导体器件作为一个研究室纳入12所内。所址选在北京电子管厂对门,也是为了更好实施厂所结合,共同发展。刘寅和十局领导选定曾留学美国学电真空专业、回国后曾在邮电系统工作的胡汉泉任所长。为了加快该所的建设,刘寅曾亲自到所参加党委会(当时是774厂与12所合建一个党委会),明确提出:研究所的使命,是要为我国无线电工业的独立自主发展提供条件,12所的建立就是要使我国能够自行设计与自行生产电真空器件。他还明确了12所的方向是研究和掌握超高频电真空技术,迅速占领微波器件这个阵地。在刘寅的督导和关心下,该所在电真空器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成绩比较显著。但在半导体器件研究方面,由于受到当时苏联学者“半导体器件可靠性差”观点的影响,在决策上一度把采用超小型电子管作为当时产品小型化发展的主要途径,耽误了时间,因此进展比较迟缓。但这个责任不在研究所,而在于当时有关主管领导对技术发展趋势认识上的局限而指导不力所致。
第五个组建的是雷达研究所(第14研究所)。这个所是由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雷达研究所演变而来的,曾受到刘寅的特别关注。20世纪50年代初,刘寅从华东军区接管原国民党国防部建立的这个只有37名技术人员的雷达研究所,以后几经变更,成为720厂。在江苏机械厂并入720厂后,成为720厂的西厂区。1957年,根据苏联首席顾问莫热维诺夫的建议,将它从720厂划出,成为雷达研究所。刘寅与十局领导商定,任命申仲义为所长。从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整工作,所有用于生产雷达的设备、仪器均调整到东厂区,科学研究需要的仪器、设备重新购置,最终完成了该所的建设。
除了筹建上述工业产品研究所外,刘寅和十局领导很早即注意到筹办情报编译机构的问题。早在1953年,为了集中翻译苏联援建项目的技术资料,就将俄文翻译人员集中,成立编译所,办公地点设在十局院内。在苏联专家撤走以后,正式更名为情报编译所,以情报业务为主。这个所最后发展成为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第一研究所)。
这些研究所的建立及其运作,为以后形成3个研究院、76个研究所的强大电子科研队伍,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满是帕弥什病毒的残酷世界里,一只漆黑的渡鸦,展翅翱翔着更新时间「不定时」...
一朝穿越,变成了南宫世家的大小姐,什么,成亲?她才18岁,是不是太早了点?新婚前晚,第一次中媚药!小弟弟,给姐解个火吧!第二次中标,大哥哥,泄泄火吧!三次火焰果,大叔,来啊!N多次,天哪,姐这是肿么了?难不成,姐跳进桃花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天罡木木的经典小说诡气复苏开局一把斩灵刀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地狱空荡荡,恶鬼在人间。仙宫已破灭,徒留世人殃。鬼,诡,恶魔等称呼,皆指未知却以人类为食物的诡异存在。当世界充满诡异,当诡异开始兴风作浪。人们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驱魔师,所谓符咒更是无关紧要!更别提满天神佛仙人。一切,皆为虚幻。唯独诡异,真实存在。它们,以人类和所有鲜活生物为食,毫无规矩可言。普通人只能通过一丝规律来逃避死亡。王明明,一个普通都市青年,下班的路上遇到了诡异存在,好在,误打误撞...
一朝穿越,霸道总裁唐时锦变成极品小村姑。渣爹不疼,后娘不爱满村人戳她脊梁骨偷鸡摸狗不要脸!蛇蝎心肠扫把星!面对地狱开局,招财锦鲤唐时锦把手一挥,无所谓!虐渣打脸剥画皮,捎带手的事儿~种田经商赚大钱,两辈子的事业!!于是大家眼睁睁看着,万人嫌的扫把星绫罗绸缎穿上了青砖大瓦房住上了转眼成了富可敌国的大皇商。媒婆找上门,唐时锦直摇头不了不了,相公我有。本以为相公只有一张脸…谁知一不小心,发现文武百官跪他跟前儿,怂的跟孙子似的。相公,难道你是权倾朝野的大官儿?某人沉默良久再猜猜?...
一场属于全世界的危机来的莫名其妙,黑夜的背后隐藏了多少未知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