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人民日报70年文艺评论选(..)”!
关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冯其庸
长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已经播放完了。一时之间,从电视片一直到“三国史”“三国戏”“三国人物”“三国演义”小说本身,乃至“三国文物”“三国古战场”无一不是大家乐于谈论的话题。其中,关于《三国演义》以及电视剧里反映的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的问题,也是热门话题之一。
《三国演义》里所反映的道德现象是古代文化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第一集就是《桃园结义》,这里就突出一个“义”字。而且“桃园结义”的故事,是自有《三国演义》小说以来就家喻户晓的,社会影响非常之大。接着下来的就是《十常侍乱政》。这个故事里包含着忠于汉室和背叛汉室的问题,这就是封建社会里最主要的一个政治问题。“忠”也就是封建道德中的最主要的德目。
封建道德的德目很多,并且内涵很复杂,如果要全面展开来谈,决不是现在的篇幅所许可的,所以本文就只谈“忠”“义”两个德目。
大家知道,阶级社会里的道德都是有阶级性的,超阶级的道德是不存在的。而且道德的存在,是具体的存在、行为性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书面文字的存在,因为道德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正因为如此,所以统治阶级就非常重视道德的宣传和教育,通过这种手段,使被压迫者接受他们的道德要求,把维护统治阶级的道德作为普遍的自己应该实现和服从的道德。所以在封建社会里,普遍地接受统治阶级的忠、孝、节、义的宣传,产生了一批批的忠臣、孝子、义夫、节妇。
大家还知道,阶级社会是阶级对立和对抗的社会,农民起义就是这种对抗的激化。但是封建社会并非经常处于阶级对抗激化的状态,相反却是经常处于稳定或半稳定状态,这里除了统治阶级的政策调剂、政治压力的作用外,道德教育也起了相当的作用。所以阶级社会里的道德,还有它的中间性和模糊性。例如,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廉洁这种道德,就带有中间性和模糊性。封建官吏如果廉洁,尽量少贪污、少剥削人民,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就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所以统治阶级既表彰这种道德,老百姓也欢迎这种道德,所以它就具有一定的中间性、模糊性。但就其阶级实质来说,仍然是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稳定和长久统治的,所以它的根本利益,还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另外,道德还具有继承性和不可继承性二种性质。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的美德,如勤劳勇敢、孝养父母、对待朋友讲究信义、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等,当然是可以而且应该继承的,但对于统治阶级提倡的完全为统治阶级利益而牺牲的道德,如“君要臣死,臣不死即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即为不孝”等,对劳动人民来说,是完全不可继承的。但历代的统治阶级却一直继承并宣传这种道德。所以道德的继承性和不可继承性,是以它的阶级内涵为依据的,并不是都可继承和都不可继承的。
明白了以上这些道德领域里的复杂情况,就可以进一步地谈具体的道德了。
这里先说“义”。先秦时代的墨子曾说“义”就是“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墨子·鲁问》),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有点“济困扶危,仗义疏财”的意思。墨子还主张推举农、工出来任事,而且应该“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举公义,辟(除)私怨”(《尚贤上》)。墨子出身于劳动人民,他所提出的“义”的内涵是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的,所以他的“义”是属于民间的。孟子的解释,是说“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又说“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没有讲义的人而不尊重君主的)。很明显孟子所说的“义”,就是要服从君主,这就是他所说的“正路”,由此也可见孟子的“义”,是属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也由此可见同一个“义”字,墨、孟两家的说法就截然相反。而“桃园结义”的义,显然较多的是民间色彩的“义”,后来在民间的影响也较大。那么我们如何来评价这种“义”呢?我认为应该对它作历史的肯定,尽管在《三国演义》里他们是作为黄巾的对立面出现的,但在《演义》里黄巾只是陪衬的一笔,它主要描写的还是朝政的腐败所引起的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然后把“桃园结义”作为他们慷慨救世、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起点,而最后的结束也是以三个人的各自尽“义”而结束。“桃园结义”的“义”,还只是“义”的一种类型,在历史上“义”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更多的是流行于民间的与“恶”相对抗的、牺牲自己以帮助别人的“侠义”行为。因此,“义”的内涵与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是完全不相容的。这种道德行为,直至今天也还是为人民所肯定并不断再加以充实和发展。
至于“忠”,大家都很清楚,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忠”,是要大家“忠”于统治阶级,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自觉牺牲。而被压迫人民则相反,“忠”就是要“忠”于人民的事业,例如《水浒传》里的英雄,就是要求全体水浒的英雄豪杰都“忠”于梁山的起义事业。《三国演义》里的“忠”情况更为复杂,对于汉室的政权来说,是要求大家“忠”于这个皇权。但对于魏、蜀、吴来说,是要求各自的臣民都“忠”于自己的分割政权,“忠”于自己。很显然,这两种“忠”都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忠”。
但是这里又有特殊情况,例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具体来说,他是“忠”于先帝的托孤,“忠”于蜀汉的皇权,但他对待事业的精神,对待刘备(是君臣又是知己)托孤的竭尽心力,也就是说他的道德的行为,又极大地感化着后来的群众,使这种精神在新的条件下用到新的人民的事业上。
前面说过,道德的存在是复杂的存在,从整体来说,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道德与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其内涵是完全对立的。但在每个具体的个人身上,却又显得特别复杂,有的出身于劳动人民的人却沾染了统治阶级的恶德。而有些官僚地主阶级的人物,身上却又存在着劳动人民道德的影响。所以在分析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现象时,既要注意到道德的阶级属性,而又不能用简单的划阶级成分的办法。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其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第一,它对当前流行于社会的一些“戏说”热,无疑是一服清凉剂。我国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康熙乾隆,是中国历史的光辉阶段,他们是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代表性人物,把一位在历史评价上应该肯定的皇帝,写得如同儿戏,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有什么光彩呢?对爱国主义教育有什么积极意义呢?电视剧《三国演义》所反映的并不是中国历史的光辉阶段,而是中国历史的变乱时期,但是剧作家、导演、演员却都以谨严的笔墨,依据《三国演义》小说,认真地完成了这一巨著,令人耳目一正。第二,长期以来,特别是自“文革”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都受到了很大的削弱,文化在下降,学术的沉沦,社会的读书空气已经愈来愈淡薄了,《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播出,使久已淡薄的社会文化气息,增加了浓度,但愿这种风气能持久发展。第三,《三国演义》电视剧展现的古人的道德风貌,其中也颇有可以借鉴的,对当前与社会发展不无补益。
仅从以上三点来说,我认为电视剧《三国演义》是一部适时的思想和艺术都是高层次的作品。至于有的观众希望这部片子的艺术性再高一些、人物塑造得更好一些、战争和武打场面处理得更精彩一些等,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艺无止境”,艺术是没有顶峰的!
(1995年4月18日)
灵枢解难 都市逍遥医神 女神的上门豪婿 聊斋志异(经典译林) 不说也罢 元降 西游太小了 逍遥医婿 人民日报70年消息选 都市最强狂婿 管遵惠针余笔谈 主动脉及周围血管介入治疗学 噬神武帝 风光迫嫁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 中药传说 天上掉下朵白莲花 重生火影的修道者 唐宋词鉴赏课
亲爱的陆先生作者单渝薇陆泽承作品状态连载中深爱闺蜜男友陆泽承,为了闺蜜之情,单渝薇压抑自己的感情,压抑的心肝脾肺肾都疼了。为了逃避分手的事实,闺蜜出国,四年后,突然回国想要挽回旧爱。可是单渝薇已经成了陆泽承的炮友。陆泽承,景诗回来了。那又怎么样?陆泽承将她单薄的身子揽进怀里,声音懒懒,我爱的是你,上的也是你。...
订婚前一夜,安小溪酒吧风流,惹上了不该招惹的A市霸主慕琛,第二天醒来把对方当成牛郎的她扔下200块钱仓皇逃跑。再相见时婚礼现场,她不检点的行为曝光被新郎当场退婚,应当来找她算账的他霸气相救嫁给我!之后她从身份卑微的私生女摇身一变成了慕太太,每天被他以丈夫的名义花样压榨,无度索求,然而当她身心沦陷时,他竟要和她离婚...
在别人眼中,他是国民男神,是全世界的女人都拜倒在他的西装裤下,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的禁欲系帅哥代表在她的眼中,他是冷酷霸道的无情流氓,只要没有满足他,他就会痴缠不止,让她日日夜夜睡不着觉他以为,她不过是他发泄欲望的工具,招之则来挥之则去,却不想,突然有一天,这工具消失了,竟是连他的灵魂都一并带走了。...
乔幻我不想恋爱。系统不,你想。乔幻兢兢业业做任务,只想早日回到自己的世界,可为什么每个任务世界都有男神爱上她?温和影帝既然你那么喜欢我,那我就允许你做我女朋友。乔幻一头雾水我不喜欢你!病弱太子没想到太子妃对孤痴心一片生死相随,你真是太傻了。乔幻懵然我没殉情!莫挨老子!别喜欢我!我乔幻就是饿死!死透透的!也绝不会向那个死病娇低头!...
突然有一天,美女师姐裸死在了少年的床头,少年的人生风中凌乱了。背井离乡,混迹在天下最阴毒的化盅宗,拼搏在天下最淫乱的合欢宗,常震注定会成为让天下仙妖闻风色变的一代蛊皇!本文化异兽,也化形,略邪恶。卫道士莫入,未满十八岁禁止阅读,谢谢合作!十年妹控无人问,一朝御姐天下闻。小虎的书,看过的书友都知道,节操满满,没有槽点!...